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“森林公园”命名的城市森林公园,你知道在哪?这个森林公园,当时还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议建设。
近日,贵州文旅推荐官张勇再次来到双龙航空港经济区,向游客专门推荐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图云关以及贵阳森林公园。
当日,在贵州省演讲研究会的精心策划与组织下,参与者在张勇的精彩主讲下,沿着历史长河的轨迹,回溯了贵阳森林公园的诞生渊源,探索它于岁月中镌刻下的独特痕迹,同时深度解析贵州在历史进程里扮演的关键角色,领会这片土地对国家发展的深远意义,并解读摩崖石刻背后人物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。
图云关地处贵阳城东五公里的黔桂公路上,是古代贵州出往湖南、广东的咽喉之地,为黔南八大关之首,享有“黔南首关”盛誉,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曾为其留下了“雄关独占”“固若天堑”“云山一片”等二十余处摩崖石刻。
中华民国时期,图云关就建设有纪念孙中山先生和民主共和革命的中山园、中山堂。中山堂悬挂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“天下为公”四个大字,内有孙中山先生坐像,陈列有大量名人字画。
1935年,国民党中央军尾随“四渡赤水”之后的中央红军至图云关东面的倪儿关,与红军发生激烈战斗,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佯攻图云关和龙里,威胁在贵阳城坐镇“剿共”的蒋介石,逼迫其调龙云滇军出云南,造成云南空虚,中央红军声东击西,乘机“穿越黔西南”,绕道昆明,巧渡金沙江,最终跳出了国民党反动派设下的重重包围圈,成为毛主席一生军事指挥的经典之笔。
1937年7月7日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成立,全面承担抗日战场救护使命及战争大后方平民防疫等公共卫生责任。因战事蔓延,1938年10月,武汉、广州沦陷,救护总队及其相关机构于1939年2月辗转迁驻环境重山复岭、森林密布、云遮雾罩,便于隐蔽又适宜休养治病的贵州省会贵阳城东要隘图云关,直至抗战胜利完成历史使命。
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旧址
在1939年至1946年的7年时间里,贵阳图云关是抗日战争大后方救护总队驻扎中枢基地、救护人员培训基地、世界援华医用物资集散中心,包括外籍援华医务人员在内,工作和生活于此的医护及各类辅助人员彼时多达3600多人,贵阳因此成为全民族抗日战争救护中心,曾向抗战前线输送大批医护人员和医用物资,遍及正面战场、抗日根据地和印缅战场,书写了贵州省贵阳市作为全民族全面抗战救护中心的国史贵事,也为战后国家医学发展,培养和储备大批人才,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医学在中国的发展。
昔日救护总队遗址图云关,如今已成贵阳市的森林公园。
这个占地面积149公顷的公园,原本为贵州省林科院实验林场。1960年4月,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来黔视察,以其林木葱郁,树种繁多,景致壮观,提议将林场改建为森林公园,以供市民游客游览,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。1961年,图云关林场正式开放为森林公园,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城市森林公园。
如今,这个集生态文化、历史文化、辛亥文化、抗战文化、红色文化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,总面积达3900亩,森林覆盖率超过90%,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,成为众多市民游客亲近自然、放松身心的游览圣地。
张勇是贵州历史黔贤馆发起人,也是贵州的一名文旅推荐官。这位深爱黔山秀水及人文的贵州人,一直奔忙在推介贵州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景观的路上,致力传播黔地文化,不断唤醒城市记忆。
这次来到双龙航空港经济区,是其继2024年向游客介绍“龙门”“见龙洞”“见龙桥”“龙洞堡”等含“龙”之地后,再次推荐双龙的风物人情。
“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成立虽然只有10来年时间,但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,却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”张勇表示,自元朝至今贵阳地区构筑顺元城以来,这里一直是顺元城、贵州卫、贵阳府东出衡湘、两京的必经之地。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经略云贵广设卫屯,今双龙辖境是控扼滇湘、联通蜀粤的咽喉,贵阳城“九门四阁十四关”即包括了其中的图云关、汤粑关。
除此外,建文皇帝在此留下了“龙洞”“龙门”的传说,王阳明先生在此挥别贵阳诸生,平播州乱的青螺公郭子章在此书题“见龙洞”,乾隆时期谢庭勋(大地村“是春谷”)、咸同黔督赵德昌在此摩崖,民国枭雄周西城经此修建黔桂公路,还有大明镇远侯顾成也长眠于此,平定张格尔叛乱的大清果勇侯杨芳“万里封侯坊”也立于此间。
人文与生态,是城市的两大基本构成,城市因生态而宜居,因人文而厚重。近年来,在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空港新城的同时,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在省、市决策部署下,依托良好的人文、生态以及独特的空港区位优势,“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”,不断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,拥有了多彩贵州城、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、“红飘带”等一大批规模庞大、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,红色游、康养游等全面提质升级,让经济区文旅产业的内涵不断丰富、集聚效应初现,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新气象,为全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出双龙力量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