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5日,是“3·15”国际消费者权益日,双龙市场监管分局围绕“共筑满意消费”主题,在砂之船(贵阳)奥莱B馆广场举行集中宣传活动,聚焦群众关切的消费热点问题,通过科普宣传、互动体验、现场服务等形式,向市民普及识假辨劣知识,畅通维权渠道,吸引大量市民群众参与。
“配料表越靠前成分含量越高,‘零添加’可能是营销噱头,保质期不等于最佳食用期……”在食品安全宣传展台,执法人员手持牛奶、零食等常见食品包装,逐条解读标签上配料表、营养成分、生产许可证等信息,教市民读懂标签“密码”。针对老年群体易受“保健食品”误导的现象,工作人员重点讲解如何识别“治疗功效”虚假宣传。
“原来‘无蔗糖’不等于无糖,以后要看清配料表里的代糖成分了!”市民王阿姨现场连连感慨。
“这瓶假酒的包装印刷模糊,防伪标签在紫外灯下没有荧光反应,大家要注意辨别!”在假劣白酒鉴别展台前,执法人员手持真假茅台、习酒等名酒样本,向市民逐一讲解“看包装、查标签、闻气味、观酒花”的鉴别四步法,邀请市民通过感官体验区分纯粮酒与勾兑酒。另一展台,执法人员现场普及开关插座安全知识,教市民选择开关插座时“一掂重量、二看插孔、三查标识”的口诀,获得一致好评和点赞。
“宣称快速美白的化妆品,可能非法添加了重金属,扫码验真伪时,一定要认准官方平台!”在化妆品展区,执法人员拿着宣传手册和化妆品实物,向市民揭露“三无”和假劣化妆品的危害。针对女性消费者关注的“成分安全”问题,执法人员现场演示如何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备案信息,并教市民识别“激素”“荧光剂”等高风险成分。
一位年轻妈妈感慨:“原来儿童面霜也要看成分表,今天学到太多实用知识了!”活动现场,执法人员还解答了关于化妆品过敏维权、网购退货等热点问题,引导群众科学理性消费。
“您的手机重量是195克,今后买菜时可以借助手机测试秤具的准确性,一旦发现计量偏差,即可拨打电话投诉!”在“计量惠民”展台前,工作人员正帮市民校准手机重量,并将其设为“便携砝码”。这一创新举措引得群众纷纷驻足参与,工作人员同步讲解电子秤作弊常见手法,如“密码改重”“遥控操控”等,并演示如何通过重启、归零等操作识破陷阱。当天活动现场共发放手机称重标签贴纸98份。
“健身房跑路预付卡怎么退?”“网购生鲜变质平台推诿怎么办?”……在咨询投诉展台,执法人员针对消费者提出的预付式消费、网络纠纷等问题提供法律建议和维权指导。现场设置“投诉快速通道”,对能即时处理的纠纷当场联系商家协调,当场不能处理的承诺7天内反馈,活动当天共受理咨询投诉37件。执法人员还现场宣传12315、12345等投诉渠道,鼓励群众“敢维权、会维权”。
此次“3·15”活动,双龙市场监管分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语言,把维权服务送到百姓身边,总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,现场受理咨询投诉30余件,切实为居民群众营造了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,彰显了市场监管部门守护民生底线的决心,也激发了消费者参与社会共治的热情。
下一步,双龙市场监管分局将持续聚焦消费领域难点痛点,加大执法力度,创新宣传形式,让“天天都是3·15”的理念深入人心,为推动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的消费信心。
相关链接:
食品、药品、家居用品占商品类投诉前三
双龙市场监管分局通报2024年经济区消费投诉举报情况
2024年,双龙市场监管分局共计接到消费投诉举报4633件,其中投诉为4270件,举报为363件。
从投诉情况上看,商品类投诉排名前三位的是:食品(647件)、药品(166件)、家居用品(89件);服务类投诉排名前三位的是:交通运输服务(234件)、餐饮和住宿服务(243件)、旅游服务(86件)。
投诉受理量较大的问题主要有:售后服务、食品安全、质量、价格投诉,合计占比81.73%;从投诉类别来看,商品投诉受理量较大的主要有:食品、家居用品、服装鞋帽,合计占比76.08%;投诉受理量较大的服务有餐饮和住宿服务、交通运输服务、旅游服务、销售服务,合计占比67.01%。
从举报情况上看,举报量占比较大的问题主要有:药品问题、广告违法行为、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、不正当竞争行为,合计占比58.33%。举报量较大的商品主要有:药品、食品、家居用品、医疗器械,合计占比88.43%;举报量较大的服务主要有:交通运输服务、餐饮和住宿服务、社会团体服务、停车服务,合计占比60.87%。
在处理举报的过程中,双龙市场监管分局还发现有些商品销售模式有违法嫌疑,已向有关部门提起会同调查,并向公安机关移送1件涉嫌犯罪案件线索,依法有效净化市场,为保住市民的“钱袋子”站好岗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