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切实守护区域生态安全,经济区坚持“预防为主、防控结合”原则,通过构建多级责任体系、创新宣传手段、严控火源入山等举措,织密森林防火安全网,全力保障辖区2.3万亩林地资源安全。
作为贵阳市的重要生态屏障,经济区小碧乡林地面积占比达辖区总面积的42%,森林防火工作面临春耕生产、祭祀用火等多重风险叠加挑战。为此,该乡创新建立“双组长”领导机制,由乡党委书记、乡长牵头组建专项工作组,划分17个村级责任网格,形成“乡-村-组-护林员”四级联防体系。今年以来,累计开展督导检查28次,整改隐患点位15处。
“为做好宣传,我们还通过‘实地+微信平台’双线发力的方式来提升民众防火意识。”据小碧乡相关负责人介绍,除悬挂警示横幅、设置固定宣传点外,小碧乡还创新制作《文明祭祀指南》系列短视频,通过微信群平台传播超2万次。在重点林区入口,12台智能语音播报器全天候循环提示防火事项,发放鲜花置换香烛3000余束,推动绿色祭扫蔚然成风。
在火源管控方面,该乡构建起“固定+机动”的立体防控网络。除规范运营11个市级备案卡点外,在下坝村等重点区域增设临时检查站,由100余名村干部、护林员和志愿者组成巡查队伍,严格执行“进山必登记、火种必收缴”制度,累计排查入山人员千余人次,收存打火机、纸钱等物品200余件。
在龙洞堡街道办事处,一支由机场路社区党员、热心群众组成的“志愿红”森林防火先锋队,自4月以来每日都穿梭在冒沙井山林间,对火种源与风险点展开地毯式排查。上山祭祀群众随意丢弃的未熄灭烟头、周边居民农事活动遗留的火源,都被志愿者们察觉并妥善处理,降低了森林火灾风险。
清明节祭祀高峰时期,面对山上600余人的人流量,机场路社区志愿者要求祭祀人员扫码进山,并详细登记信息,掌握山上人员动态,确保祭祀活动安全、有序进行。
为树立文明祭祀新风,社区志愿者还在清明节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,通过发放宣传手册、现场普及文明祭祀与森林防火知识,有效提升了居民及上山祭祀群众的防火意识。其中,“鲜花换纸烛”活动,三天便成功置换鲜花500余支,极大地减少了传统祭祀方式可能引发的火灾隐患。
下一步,经济区将继续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,以更高标准、更严要求、更实举措,全力筑牢森林防火安全防线,为守护绿水青山、建设“生态双龙”贡献力量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